2025年以来,复合铝箔赛道持续火热,吸引了众多上市公司布局。在政策利好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复合铝箔行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
复合铝箔下游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锂电池领域,涵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消费电子电池。真锂研究(北京华清正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墨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铝价高时,复合铝箔相较传统铝箔成本优势明显,有望降低锂电池制造成本。”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作为锂电池的关键材料,复合铝箔凭借轻薄、安全等特性,正逐步成长为行业新的增长点,众多上市公司投身复合铝箔赛道。
例如,苏州可川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川科技”)近年来积极布局复合铝箔业务,设立了多个子公司,专注于复合铝箔、复合铜箔等复合集流体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目前,公司复合铝箔产品已通过不同应用领域众多客户的产品检测验证,并已收到某国际知名消费电子电池生产商的首笔小额订单。
2月19日,可川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亿元,用于锂电池新型复合材料项目(一期)。该项目计划新建生产厂房,购置先进生产设备,完成复合铝箔生产线布局。项目建设期为4年,完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复合铝箔9500万平方米的产能规模。
可川科技在公告中表示,通过实施本次募投项目,公司将抓住行业电池正极材料向复合集流体转换的重要发展机遇,有望抢占先发优势,与头部客户建立紧密合作,快速占领市场份额,构建新的利润增长曲线。
浙江洁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复合铝箔领域。近期,公司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公司现有复合铝箔3条生产线,2025年计划新增7条生产线,2026年计划再增加10条生产线,合计达到20条生产线,年产能可达7200万平方米至9600万平方米。
广东英联包装股份有限公司此前计划总投资30.89亿元,建设10条复合铝箔和134条复合铜箔生产线,达产后产能可达复合铝箔1亿平方米、复合铜箔5亿平方米。目前,部分生产线已完成,公司复合铝箔已经获得了量产订单。
此外,诺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上市公司也在加速扩充复合铝箔产能。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纷纷布局复合铝箔赛道,充分反映出市场对锂电池新型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各方发挥优势,抢占复合铝箔市场份额,推动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接连发文,从产业发展方向、工业设备更新、新材料推广等方面,为复合铝箔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华安研究所预测,随着复合铝箔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预计2026年复合铝箔市场规模将达到240亿元,且将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高能量密度需求较强的领域,未来市场替代空间巨大。
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余丰慧认为,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消费电子需求回暖,将推动复合铝箔行业快速增长。未来,复合集流体和传统箔材在正极材料领域大概率长期共存,随着生产工艺突破、规模效应显现,复合铝箔优势会更突出,应用场景和市场渗透率将不断提升。
在余丰慧看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行业技术交流与合作也将更加频繁,这将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复合铝箔在成本控制、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有望在未来成为锂电池集流体领域的主流产品。
尽管前景广阔,但复合铝箔行业也面临挑战。北京科方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技术研发和创新要求提高等问题不容忽视。企业需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加强供应链管理,确保原材料供应稳定、成本可控,还要重视品牌建设与市场开拓,增强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